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重庆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
《规划》提出到2025年,重庆传统基础设施成网提效,新型基础设施实现领跑,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轨道上的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建设取得关键进展,“一区”一体化发展水平和核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两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基础设施支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作用明显增强。
——提升城市交通水平
重庆紧扣建设交通强市,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加快推动“四网融合”和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构建“1小时通勤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在建里程突破1000公里,其中运营里程达600公里。
持续推进中心城区缓堵促畅,全面推动路网更新,新增城市道路里程1360公里以上,通车总里程达7000公里以上,基本建成“六横七纵一环六联络”快速路网结构,“马路上的老城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提升地面公交服务水平,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5%。
构建高品质特色慢行系统,步道总里程达2200公里,中心城区达900公里。
优化停车设施供给,破解重点区域停车难题,鼓励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建设“停车+换乘”(P+R)停车设施,中心城区停车泊位总量年均增长10%以上。
重庆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构建健康高效水资源系统
重庆将强化水资源的多元统筹、循环高效使用,构建城市水循环系统。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和应急供水能力,积极推进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40%以上区县(自治县)达到市节水型城市创建标准。
有效补齐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短板,新改建雨水管渠2528公里,中心城区易涝积水点动态清零。
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以上,城市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基本达100%。
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面积比例达45%以上。
两江四岸不断上新。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聚焦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目标,有力展现山水之城独特意象。统筹推进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全面建成十大公共空间,高标准打造长嘉汇大景区和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加快中心城区跨江桥梁品质提升,彰显“两江四岸”水韵之灵。
塑造高质量绿色空间,增加城市绿地750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目标。
统筹推进“清水绿岸”建设,建成中心城区20条河流共427公里“清水绿岸”,打造成为鱼翔浅底的清澈河流、开放共享的绿色长廊、舒适宜人的生态空间。
重庆正构建高品质特色慢行系统。通讯员 郭旭 摄
——强化区域能源保障
对标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目标,加快构建内畅外通、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元智能的现代能源体系。
推动“外电入渝”输电通道建设,完善市内千伏电网,保障全市用电量1600亿千瓦时。
增加安全清洁的多元化气源供应,完善“三纵四横”天然气骨干管网和“四环二射”市域输气干网,全市天然气年消费总量达164亿立方米。
——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构建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现代化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加快建设韧性城市。
5级以上江河堤防达标率达88%,不断提升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化消防救援体系和人民防空体系。
推进综合管廊系统化建设,城市新区新建道路配建率不低于30%。
优化停车设施供给,破解重点区域停车难题。通讯员 郭旭 摄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聚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全面部署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实施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等重点任务和中国竞彩网,助推“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
城市更新让老街巷焕发新的生命力。江北区住建委供图
——持续改善生活环境
重庆将着力为市民提供良好居住环境和公共空间。实施1亿平方米城镇老旧小区改造,60%以上社区达到绿色社区创建要求。
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全市新增环卫直管公共厕所1340座,改造升级环卫直管公厕933座,城市公共区域无灯区及暗盲区全面消除,城市景观照明提档提质。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