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彩网

图片
当前位置:

中国竞彩网 > 优化营商环境 > 优化营商环境 > 最新动态 > 内容详情

激发消费新活力 点燃内需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11-13 16:2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消费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1.24万亿元,同比增长3.6%。

城市文化新IP闪耀两江四岸

10月31日晚,以“贝多芬·英雄之声”为主题的“重庆之夜”交响音乐会,在重庆国际会客厅奏响。宛转的旋律与两江的夜景交融,音乐的律动与城市精神共鸣,带给现场观众难以忘怀的视听体验。

现场观众表示,如此高质量、高水平的音乐会,极大提升了幸福感,能够在卸下一周的繁忙与疲惫之后,沉浸式地去感受音乐,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希望这样的音乐会能够多多举办,让中国竞彩网的家庭都能前来体验。

当下,由品质升级、文化认同与科技创新共同驱动的消费浪潮,正持续重构中国消费市场的内在逻辑与增长路径;以情感链接与文化认同为核心的新消费场景加速形成,成为拓展内需空间、丰富消费生态的重要力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庆之夜”交响音乐会于10月中旬,开始每周一场次、每月一主题的常态化演出。进入11月,演出时间从每周五调整至每周六晚19:30。这样的调整,在业内人士看来,目的在于将交响音乐会与“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深度融合,让城市文化新IP与已经“出圈”的顶流联动,“先闻乐声悠扬,再观星汉灿烂”,在解锁山城夜景新玩法的同时,构建起一个“吸引—停留—体验—消费”的闭环。

重庆是不夜城,连续四年位居“中国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目前已成功创建15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数量居全国第二,其中解放碑商圈夜消费规模稳居西部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市过半消费发生在夜间。在越“夜”越精彩的同时,“渝超”足球联赛的举办,同样也带火了一座城。

渝超:让赛事流量变消费增量

10月5日,渝超联赛渝东南赛区首场对决在武隆仙女山体育场开赛。借助“渝超”的引流效应,武隆特别推出“渝超联赛PASS卡”。凭此卡,球迷可在观看比赛的同时,游览仙女山、芙蓉洞等多个核心景区,享受“观赛+旅游”一站式体验。

10月12日晚,2025渝超联赛大足石刻队主场迎战璧山狼队。比赛吸引超2万名观众到场,13.4万人观看线上直播。赛场之外,特色美食、本地精酿啤酒免费供应,再加上观赛免费赏石刻等福利,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专程前来,“白天赏石刻 夜晚看球赛”。

大足区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陈奇林主任介绍说,除了门票联动优惠,他们还同步推出了“渝超+石刻+非遗”体验套餐,将足球竞技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体育+文旅”新业态发展,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

在璧山区,每逢主场赛事,中央大街周边热闹非凡。流动市集上,美食摊位鳞次栉比,凉面、热卤、创意甜品飘香四溢。球迷赛后流连忘返,夜间消费持续升温。

2025年,被认为是中国区域足球联赛的爆发元年。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足球联赛,“渝超”如何破圈?在赛事设计上,设置五大赛区,赛程设计刻意覆盖周末和节假日,就是希望8个月的超长赛季能形成持续的消费拉动。与此同时,看似“玩梗”般的队名,也是一个观察窗口。荣昌卤鹅队、綦江米粉队、城口老腊肉队、沙坪坝陈昌银队、潼南柠檬队……“舌尖上”的对决,把看台上的球迷看得直喊饿;大足石刻队、南川金佛山队、万盛黑山谷队、开州汉丰湖队、巫溪红池坝队……球队一出场,就是一幅重庆旅游地图。

这样的“渝超”,不只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体育+文旅”“体育+消费”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渝超”的故事,不是个案。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全市举办区县级以上体育赛事978场次,215.52万人次参赛,3.4亿人次观赛,间接拉动消费超124.37亿元。

电商经济表现亮眼

在夜经济、赛事经济之外,重庆电商经济的表现也很亮眼。垫江依托渝东农特产品电商物流产业园,已孵化网商8000余家,实现全县快递60分钟直达。一碗地道的重庆小面也借助电商走上新赛道,从生产到发货实现全流程数字化。

同样搭上“电商快车”的,还有云阳县渠马镇的冬桃。当地政企携手将直播间搬进了桃园,本土主播面向全国消费者进行推介,通过电商直播预订了5万斤,最远的订单来自于新疆。渠马镇的本土主播于碧英兴奋地介绍说,开播两个小时就接到了50多单,很多消费者都是看到现场采摘的画面后就直接下单了。

重庆持续做热“6·18电商节”、“万物直播季”等活动,形成天天有活动、周周有爆款、月月有大促的促销矩阵;投入2亿元资金支持数字商务企业培育、农村电商发展,推出“电商行业大脑”,为超1.8万家企业赋能;培育形成大足五金、城口老腊肉等35个亿元级网货产业带,建成13个跨境电商园区,培育相关企业超3000家,助力中国竞彩网重庆产品畅销全球。

2024年,全市网络零售额比“十三五”末增长了90.7%,年均增长17.5%。为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11月7日,市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举措持续扩大消费若干措施》,围绕六大领域推出18条具体措施。在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教授、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晗看来,重庆要持续巩固“消费第一城”的地位,抢抓利好,多措并举推动消费提质扩容,依然是接下来的关键。

推动大宗消费换代升级。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改善性住房消费,加大对居住品质提升的家装消费支持力度,发挥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政策的消费增进作用,畅通二手车市场循环流转,促进汽车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延伸消费增长,助力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创新发展服务消费业态。加快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串珠成链打造精品线路,引进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打造户外运动品牌活动,创新亲子体育教培业态,创新社区与公共场所便民消费,做精、做细、做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

着力促进消费品质提升。推动具有原创文化内涵的“IP+”发展模式赋能消费及周边产品,培育“渝味360碗”、“重庆艺创”、“渝伴礼”等特色消费品牌,办好中国(重庆)国际消费节等促销费活动,持续运营好“全域全季消费潮”活动,开发具有辨识度的消费新场景。

塑造良好消费环境氛围。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境外游客落地旅游便利化,不断完善消费金融、物流运输以及其他消费配套设施和服务的供给。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经历深刻重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发关键。这从今年重庆与上海的“消费第一城”之争可见一斑。一季度,重庆社零总额反超上海147亿元、位居全国第一。上半年,上海社零增速由负转正,重庆领先优势缩小到40亿元。前三季度,重庆社零总额依旧领先,但增速低于上海。2025年的“消费第一城”最终花落谁家,接下来的这一个多月,是关键期。我们期待着,重庆继续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创新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期待着年终的好消息。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