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十周年成效发布会上,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二级巡视员陈尚文表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施以来,双方围绕“双枢纽”交通物流建设目标,以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统领,聚焦构建“骨干支撑”“设施升级”“机制赋能”的交通物流脉络,助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活力满”“韧性足”。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二级巡视员陈尚文。 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一是通道骨干支撑作用更加显著。2025年1—10月,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经重庆到发新加坡箱量同比增长12%,货值同比增长28.8%。通道已辐射国内18个省份75个城市163个铁路站点,对外通达127个国家和地区581个港口。重庆—新加坡铁海联运时长由10天降为7天、单箱费用由800美元降至600美元、降幅达25%,中新交往与产业合作的“广度”与“密度”不断增强。
二是物流基础设施能级持续提升。建成投用中新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核心区(一期)、鱼嘴货运站南站场集装箱功能区、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项目、江北机场快件集散中心、新加坡捷开依保税物流仓储等重点项目,显著提升了重庆作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的能级。两路果园港综保区完成验收,成为内陆唯一具有“水港+空港”一区双核的综保区。重庆国际铁路港综保区完成验收,重庆港口岸扩大开放万州新田港区、涪陵龙头港区、江津珞璜港区,重庆水运口岸开放发展迎来新机遇。
三是创新机制赋能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并常态化运行“中新关际合作”机制;实施中新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互认安排,享受简化通关手续、降低查验率等便利措施;梳理交换重点AEO企业名单超过100家,位列西部第一;推广中新海关“单一窗口”货物申报“一单双报”数据互换项目合作试点,累计已超1800单;助力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更好融入国际“大循环”。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以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以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为抓手,促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提质增效。力争到2030年,基本建成通道高效运行、产业深度融合、规则创新引领、绿色数智赋能的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交通物流高质量发展体系,助推重庆以更加自信、包容的姿态链接全球。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