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竞彩网>数字重庆建设>赋能高效能治理>生态环保 > 污染防治

重庆:数字赋能水环境治理

发布时间:2024-08-22 14:37
发布时间:2024-08-22 14:3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空-天-地”一体化数字水生态智能感知网智能监控河流120条;AI图像识别全天候自动抓取断面周边3公里范围内河面垃圾;热成像技术分辨肉眼无法识别的问题……在重庆,依托“大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多种现代化数字技术手段,助力水环境治理。

“大渝治水”系统既是“预警器”,也是“协调器”,还是“助力器”。

“预警器”第一时间发现断面水质超标情况,为后续快速、精准开展水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协调器”第一时间推动跨区域、跨部门协同高效治水;“助力器”将全年重点目标任务纳入系统全面管理,实现水环境管理工作“数智化”。

重庆市“大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面板。实习生越倚航

万盛经开区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科科长罗在波说:“上个月,我们区扶欢断面总磷指标出现连续超标,通过系统查询自动监测站实时数据、搜索污染源、筛选特征因子等手段精准溯源,第一时间采取采样分析、企业约谈、临时工程等应对措施,最终该月水质断面达到Ⅲ类考核要求。”

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中心技术室主任刘晓介绍,“大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按照“智能感知-智能研判-智能响应”的架构开展建设。主要功能体现在:

“环保天眼”+“AI”赋能,提升了问题的发现能力。在前端,综合运用物联网、视频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航飞等技术,初步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数字水生态智能感知网,形成“环保天眼”,实现智能监控河流达120条。在后端,运用AI图像识别,不但能全天候自动抓取断面周边1-3公里河面垃圾等问题,还能根据水体颜色识别水华和疑似排污,并利用热成像技术发现肉眼分辨不了的问题。

通过AI识别,河面垃圾整改前后对比。实习生越倚航摄

大数据为流域“画像”,提升分析研判能力,支撑精准溯源。以流域为管理对象,将全市划分为2万多个集水区,从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污染、水监管等多个方面刻画流域特征,用4.7亿条数据开展流域“画像”。建立“断面-河段-集水区-污染源”之间的关联关系,计算流域污染贡献,开展精准溯源,平均提高溯源精度80%。同时构建的流域数字孪生电子沙盘,运用水质水动力模型,推演污染扩散态势,支撑督办调度。

建成全市统一的入河排污口信息化平台。上线运行入河排污口掌上APP,完善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相关功能,集成高精度卫星影像、水系分布图、河道名录、国控断面位置关系图、水功能区矢量图以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库等信息,实现数据自动导入、自动关联、自动填报,提高管理效率,为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提供了技术支撑。

矩阵式问题闭环管理。纵向上,变“层层交办”为“一点多发”,问题向市、区县、镇街、工业园区责任人同时发送、同步处理,系统自动催办督办,确保第一时间开展数据核实、原因排查和处置响应。横向上,数字化再造业务流程,提供问题跨乡镇、跨区域、跨流域相互交办功能,实现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多区县、多乡镇问题协同办理。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大渝治水’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坚持市、区县、乡镇三级纵向联动,促进跨区县、乡镇、部门、省界四维横向协同,形成‘五水共治’的数字化协同治理体系。”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卢利介绍。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