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竞彩网>成渝双城经济圈>政策文件 > 川渝联合发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竞彩网印发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3-28 13:26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四川省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

中国竞彩网印发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

川府发〔 2023 〕9 号


四川省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人民政府,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綦江区、大足区、铜梁区、荣昌区人民政府,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四川省政府和重庆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 :

现将《 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

2023年3月2日????????????????


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本方案涉及的川南渝西地区包括四川省的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和重庆市的江津区、永川区、綦江区(含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足区、铜梁区、荣昌区,总面积4.66万平方公里,2021年末常住人口2019.1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42万亿元,是成渝地区除重庆成都双核外区位优势最明显、承载能力最强、产业基础最好的区域。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提升经济发展能级和水平,加快形成带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对成渝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助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有利于创新区域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有效路径,为跨区域融合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为加快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索创新跨行政区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加快重点产业全链条布局、集群化发展,强化科创资源整合提升、集成转化,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对外开放协同并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努力走出全面融合、高效协同、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子,打造带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助力川渝两省市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 基本原则。

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围绕协调发展、全面融合,加强交通、产业、科技、环保、民生、安全等政策整体设计、衔接配套,做到统一规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切实提高跨区域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创新引领,产业融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同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携手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面构建创新能力突出、协作配套紧密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

生态优先,低碳转型。统筹生态空间管控,统一生态环保标准,完善生态共建共治机制,强化跨界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拓宽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改革突破,开放共赢。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难题,以深层次改革促进高水平开放,用市场化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激发活力,携手“走出去”、更好“引进来”,不断增强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

区域联动,共建共享。坚持重大政策协同、重点领域协作、市场主体联动,突出利益共享,以市场为导向、平台为载体、资本为纽带,强化资源整合、项目共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三) 发展定位。

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带。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加快构建集约高效、动能强劲的融合发展轴带,全面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增强对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区。发挥制造业基础扎实、产业人才集聚优势,聚焦拓展产业链、强化创新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合理分工、高效协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携手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典型示范。

成渝地区对外开放合作重要门户。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点优势,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面对接区域重大战略,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为成渝地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长江上游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彰显绿色本底和巴蜀特色,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人居品质,突出塑造“山水相依、江城相拥、城景相融”的区域品牌,打造生态价值全面显现、文化魅力充分彰显、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的美丽幸福生活圈。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机制基本形成,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左右,引领带动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作用不断凸显,成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分工更加合理、协作更加高效,形成食品饮料、汽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取得重要突破。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宜居宜业环境更加优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形态基本呈现。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显著提高,人才综合集聚度持续提升,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完善。

—开放合作能级明显提升。开放通道建设成效明显,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功能更加完善,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成渝地区比重持续提高,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加快形成,促进长江上中下游联动开放作用显著增强,全方位区域交流合作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成渝地区对外开放合作重要门户地位充分凸显。

—融合发展机制不断健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不断深化,跨行政区规划衔接、政策协同、平台共建、项目协作更加高效,要素市场化配置、公共服务一体化、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等机制创新取得阶段性突破,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

到2035年,融合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川南渝西地区引领示范效应全面显现,创新引领、国际一流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城市吸引力、区域影响力显著增强,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全面实现,成为带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二、构建融合互补的区域发展布局

统筹优化川南渝西地区空间布局,突出轴带支撑、省际交界地区先行,构建东西联动、南北互通的区域融合发展格局。

(五)构建沿主要通道融合发展轴带。

沿长江发展轴。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渝昆高铁,推动宜宾、泸州、永川、江津等沿江城市联动实施岸线保护开发和航道港口建设,共建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协同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

成渝南线通道发展轴。依托成渝高铁、成渝高速公路等通道,统筹优化内江、自贡、荣昌等沿线城市生产力布局,支撑成渝中部地区崛起,联动成渝双核发展,做强成渝发展主轴节点城市,提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

环重庆中心城区发展带。依托重庆三环高速等通道,增强铜梁、大足、綦江、万盛等沿线城市协作,推动老工业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共同承接重庆中心城区功能外溢,不断提升重庆都市圈发展能级。

内自宜发展带。依托成自宜高铁等通道,推动内江、自贡同城化发展,促进内江、自贡、宜宾协同建设产业转移集中承载地,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共同打造成渝地区现代产业配套基地。

(六) 支持省际交界地区融合先行示范 。

加快泸永江融合发展。推动泸州、永川、江津在规划统筹、政策协同、项目共建等方面先行突破,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路径探索,提升对区域优势产业资源的集聚集成和统筹配置能力,打造现代产业集中发展高地,支撑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推动内江荣昌产业协同发展。依托两省市农业高新技术优势和内江、荣昌农业资源,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支持创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平台,支撑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

三、建设融合共赢的特色产业体系

按照大产业、细分工的协作模式,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构建错位发展、梯度互补、高效协同、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

(七)?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加快培育食品饮料、汽车摩托车优势产业集群。发挥全国唯一“浓香、酱香、清香”白酒产区独特优势,支持宜宾、泸州、江津等地白酒产业园区提档升级、联动发展,建设全国领先的白酒生产基地和智能酿造基地,带动自贡、荣昌等地原粮种植、设计包装、基酒酿造等产业发展,培育一批优质白酒产业集聚区,提高白酒全产业链发展水平。突出“新能源+智能网联”发展方向,强化汽车摩托车产业整零协同,支持永川、江津、宜宾提升整车制造水平,带动大足、铜梁、内江等地汽车摩托车零部件集聚成链发展,提高区域内发动机、电控系统、制动系统等配套率,推动新型高效动力电池、无人驾驶等创新突破,全面提升汽摩产业全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

(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以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产业为引领,强化分工协作、梯度互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面增强制造业竞争力。融入成渝地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推动宜宾、泸州、自贡、永川、綦江、万盛、荣昌等地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相互协作配套,协同发展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围绕提高装备产品成套能力和基础零配件配套能力,推动永川、泸州等地加强数控机床、智能装备等研发制造,支持大足、内江等地推进高端模具等关键基础件产业化,加快自贡、綦江、万盛等地节能环保装备提档升级,促进宜宾、江津等地轨道交通装备集聚发展,协同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聚焦基础材料升级换代、前沿材料抢占高端,推动自贡、铜梁等地重点发展有机氟、高分子合成、特种纤维等先进复合材料,推动荣昌、内江等地协同建设以陶瓷产业为重点的无机非金属新型材料基地,协同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

(九)?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科学配置创新资源,着力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强化科技力量建设,支持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鼓励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与区域内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区域内高校与国内一流高校深化合作,面向产业技术创新需求,联手创建一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特色一流学科。整合创新要素资源,提升西部(重庆) 科学城江津园区、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等服务区域创新能力,联合成渝双核探索“研发+转化”新模式,协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关键技术协同攻关,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清洁能源装备、页岩气开发等领域核心技术瓶颈,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打通科技成果市场化转移通道,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川南分中心,推动技术交易市场一体化,打造西南地区重要创新成果集散中心。发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推动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培育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

(十)?协同承接产业转移。瞄准国际产能合作和产业布局调整趋势,建立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协调机制,完善招商引资信息对接、项目异地流转财税分成、统计指标合理分算等政策体系,高标准承接成渝双核、东部沿海地区和境外生产基地整体转移、关联产业协同转移。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等共同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支持宜宾、大足、铜梁、綦江—万盛等争创国家级高新区,高标准建设自贡—綦江、合江—江津、荣昌—隆昌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以及内(江)自(贡)合作园区,共同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营造一流承接产业转移环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加大支持力度,在市场化、法制化的前提下,创新融资模式,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将总部运营、研发设计、结算中心等向川南渝西地区布局,增强对产业高端要素的吸引和承接能力,推动主导产业向中高端价值链跃升。

四、构筑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网络

兼顾当前和长远、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加快形成立体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

(十一)?构建内畅外联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川南渝西陆路成网、陆港互联、机场成群的综合立体智慧交通网络。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畅通、中线扩能,加快建设隆昌至黄桶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叙永至毕节段等项目,加快推进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段扩能改造工程、重庆至贵阳等铁路前期工作,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提高铁路货运量。织密城市间公路交通网,加快推进内江至大足、成渝扩容、重庆至合江至叙永等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毗邻地区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和农村公路“路网缝合”。联合打造长江上游港口群,增强泸州港、宜宾港航运服务能力,规划建设重庆港永川港区,新建集装箱作业区原则上同步规划建设进港铁路,在后续设计、建设、运营管理阶段,新建集装箱码头具备条件的可配套建设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畅通危险货物运输通道。实施长江干支流航道等级提升等工程,增强长江上游航运效能和通航能力。优化提升宜宾、泸州等机场运营能力,研究推进内江等机场项目前期工作,规划研究一批通用机场。助力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创新交通运营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一体化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深化跨区域公共交通“一卡通”,强化铁公水空多式联运组织,实施重要客货运输领域协同监管,提升客货运输服务供给效能。

(十二)?提升能源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坚持电网互联、管道互通、保障互济原则,积极推动川渝能源一体化发展。推进天府南至铜梁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永川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电网工程建设。补齐跨区域油气管网等设施短板,加快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和铜锣峡、黄草峡、牟家坪、老翁场等地下储气库建设,实施威远泸州自贡区块页岩气集输干线工程,协同开发页岩气资源,推动长宁—威远、威远—荣县、永川—荣昌、铜梁—大足、綦江—万盛等区块页岩气规模开发,统筹页岩气就近消纳和外输利用。着力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向家坝灌区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藻渡水库前期工作,深入开展长征渠规划论证,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涪江、沱江等重要支流防洪提升工程,共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联防联控和应急调度系统,增强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十三)?共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健全泛在先进的区域信息通信网络,提高5G网络、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推动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等新技术规模化部署。推进以“互联网+制造业”为重点的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白酒行业节点推广应用,鼓励参与国家标识解析与标准体系构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布局建设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建设酒、竹、茶、生 猪等特色产业大数据中心,推动长江上游区域大数据中心、网络安全产业基地、西部信息安全谷、西南容灾备份中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等共建共用。

五、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门户

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强化通道支撑,提升平台能级,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着力构建联动西部、联通全国、链接全球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十四)?全面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重点加强项目孵化、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科技攻关等领域合作。鼓励与东部沿海城市建立产业合作结对关系,以联合出资、项目合作、技术支持等方式共建“飞地园区”,推动自贡—昆山、铜梁—广州等产业合作园区建设。

(十五)?全方位拓展区际合作。深化与成渝双核在开放通道建设、产业统筹布局等方面的协同联动,共同提升成渝地区综合竞争力。加强与北部湾、滇中、黔中城市群在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协作,推动通道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强化与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在生态环境保护、制造业转型升级、口岸物流等领域协作,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十六)?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东盟、欧盟在物流交易、跨国供应链、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拓展国际市场。鼓励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高质量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推进自贡彩灯、宜宾竹、铜梁龙、大足石刻等特色文化“走出去”,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交流,探索建设国别合作园区。支持承办重大国际赛事和品牌展会,扩大国际活动辐射效应。

(十七)?强化通道和平台支撑。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宜宾、泸州、江津等枢纽节点协作,推动綦江、万盛建设渝黔综合服务区,提升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协同建设长江上游航运枢纽,深化与武汉港、南京港等长江中下游港口合作,推动沿海港口在川南渝西地区设立无水港。推动各类港口与中欧班列(成渝)协同联动,统筹组织货源,培育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支持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提升宜宾、泸州、江津、永川等综合保税区发展质量,支持符合条件地区按程序申建综合保税区、保税 物流中心(B型)。

六、形成共建共治的生态保护格局

坚持保护优先,强化系统治理,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推动生态空间共保、环境协同共治,夯实生态本底,着力构建“一廊四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

(十八)?推动生态共保。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协同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生态工程,筑牢长江绿色廊道,建设沱江、岷江、綦江、涪江生态带,稳固湖泊、水库、渠系、湿地等生态节点。常态化开展岸线生态管护,持续实施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岸线生态修复、岸线生态公园和国有林场林相改造提升等工程。支持受益地区与保护生态地区、流域下游与上游通过资金补偿、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积极探索建立跨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支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十九)?推进环境共治。协同开展大气污染治理,聚焦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加强协同控制,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实施空气质量稳定达标行动,建立健全大气污染监测预警系统,建立重污染天气共同应对机制,推进应急响应一体联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共建川渝河长制,加大河湖系统保护治理力度,持续完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协同推动濑溪河、大清流河、大陆溪河、清溪河、马鞍河等跨界水体治理,统筹推进流域工业污染源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总磷污染防治,深化沱江流域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共同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深入实施耕地分类管理,强化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统筹规划建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和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中心,深入开展危险废物排查整治。联合开展老工业城市污染治理。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实施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二十)?加强统一管控。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协同制定负面清单实施细则。建立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加强长江、涪江等跨省界河流环境污染治理,完善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推进生态环境数据平台互联互通,推动环保设施共建、信息共享、风险共防。统一开展环境监管执法,实施区域联合立法、联动司法、交叉执法。

七、打造有亮点有特色的宜居宜业目的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多层次、跨区域的公共服务网络,建设“近悦远来”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让融合发展成果中国竞彩网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二十一) 协同建设西部地区职教高地。充分发挥宜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永川西部职教基地等资源优势,打造立足川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的高水平职教基地。推动职业教育集群式一体化发展,建立职业启蒙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纵向衔接培养体系,争取扩大应用型本科教育规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深化拓展国家产教融合试点,鼓励校地企联合设立产业学院和实践基地,推行“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探索制定中长期青年人才发展规划扩大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供给。

(二十二)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建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实现养老等领域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全面推进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深化应用,持续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大力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在就医购药领域全流程应用。推动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促进公租房保障范围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协同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支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让群众就近享有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支持开展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推进川南渝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完善区域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格局,促进公共文化资源、活动、服务、管理等共建共享。推动区域内健身步道、沿河步道、城市绿道互联互通,健身设施共建共享。合理配置无障碍设施设备和便民设施,提高特殊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务水平。加强应急联动,完善重大灾害事件预防处理和紧急救援联动机制,统筹毗邻地区120、110服务范围。

(二十三)共同打造安逸生活胜地。拓展区域消费空间,提升“大竹海”“ 醉美酒乡”“ 河帮菜系”等品牌影响力,创建川派餐饮、重庆火锅、彩灯展览等消费新场景,打造展现国际时尚范、巴蜀慢生活的特色消费集聚区。持续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积极建设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和示范城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深度挖掘长江上游生态文化价值、长征沿线红色文化内涵和“三线”工业基地人文底蕴,共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持续推动区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长江国际黄金文化旅游带建设。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运动项目,打造西南户外运动聚集区。依托西南医科大学等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区域医疗高地,推动医疗康复与生态养生、运动康养联动发展,打造辐射川渝滇黔的康养融合发展高地。

八、探索统筹协调的跨区域融合发展机制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促进要素跨区域合理自由流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更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

(二十四)携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协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实现政务服务线下异地办理和全流程线上办理。探索建立营业执照异地“办、发、领”一体化服务体系。健全“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机制,协同构建跨区域“同标准办事”的服务系统,打破审批许可、经营运行等方面显性隐性壁垒。探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案件线索互联互通机制,深化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交叉互评、结果互认。完善共同认定的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名录,建立重点企业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供全流程电子化服务,推动跨境跨区域合作,推进全链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建设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推动共建跨省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探索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二十五)建立重大政策协同机制。探索建立重点领域制度规则和重大政策沟通协调机制,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协同性。协调产业准入标准,逐步消除土地、财税、要素价格等产业配套政策差异,支持率先实施统一的招商引资政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推进服务项目、事项内容、保障标准的对接和统筹,探索部分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财政支出跨行政区结转机制。建立跨区域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推进税收征管一体化,探索异地办税、区域通办。推进金融市场和监管区域一体化,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政策手段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究探索建设用地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加强土地出让政策协同。探索开展跨区域、市场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等交易试点。创新统计分算方式,建立适应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经济指标核算机制。推动信用一体化建设,逐步形成统一的区域信用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推动信用信息开放共享。

(二十六)建立重大事项协作机制。创新规划统一管理机制,统筹10市区生态网络、综合交通、城镇发展等规划内容,加强各级相关规划衔接,实行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毗邻地区等重点区域合作规划联合立项、联合编制、联合审批。建立统一的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规划成果信息互通、归集共享。建立项目协同实施机制,研究制定统一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支持异地受理跨区域共建项目审批和核准,建立标准统一的合作共建项目储备库,推动中国竞彩网跨区域跨部门定期协商调度。探索优化跨区域重大线性工程审批环节,建立线性工程穿越生态红线、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的协调机制,建立优先保障清单和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建立平台合作共建机制,支持联合组建跨行政区领导小组、联席会、理事会等,探索委托管理、联合组建管委会、合资成立管理公司等管理运营方式。

(二十七)建立市场主体联动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跨行政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加强优势资源整合,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各类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政策叠加、体制机制共用、服务体系共建,支持合作共建园区内市场主体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在市场化、法制化的前提下,探索推动航空、航运等领域企业通过共同出资、互相持股等模式,统一组织实施机场、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央企业、大型地方国有企业、跨国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设立区域性总部。鼓励民营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参与区域内项目建设,支持泸州—江津、内江—荣昌等协同发展民营经济。引导相关行业组织、商会等开展多领域跨区域合作,形成协同推进合力。

九、加强实施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各级政府职责,细化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协同实施保障机制,确保总体方案主要目标顺利实现。

(二十八)加强组织实施。有关市区(开发区)要落实融合发展主体责任,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专项推进方案,明确各项任务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地落实。轮值举办川南渝西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推动融合发展重点工作。组建联合办公室,承担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日常工作,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协调推进实施重大政策、项目、改革。发挥川渝合作工作机制作用,省市层面对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布局、机制创新等给予积极支持,适时组织开展联合督导和评估,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区域融合发展形成的经验做法,有序向重庆市南川区、四川省乐山市等周边有条件的地区复制推广。

(二十九)加大指导支持。加强与西部大开发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对接,推动解决体制机制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对外开放合作、中国竞彩网建设等跨区域、跨领域的问题。两省市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的指导协调,把川南渝西地区作为本领域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重要承载地,在重点项目、产业扶持、资源配置、试点示范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将有助于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的中国竞彩网、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纳入相关规划和政策文件。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