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竞彩网>走进重庆>美丽重庆>最新报道

改革奋进正当时 | 向改革要动力 美丽重庆向“绿”而行

发布时间:2024-09-11 23:00
发布时间:2024-09-11 23:0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重庆全力聚焦高质量发展、美丽重庆建设、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等重点工作,全面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创新,推动生态治理系统重塑,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把一张张“问题清单”转变为“改革清单”“成效清单”,努力交出生态环境高分报表。

秸秆初加工场景。双桥经开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

双桥经开区妙解秸秆禁烧难题

秸秆是重要的农业生物资源,对保障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作用,推进秸秆禁烧、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是实现空气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在建设“无废城市”大背景下,重庆市进一步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深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双桥经开区作为一个产城高度融合的中心城区,露天焚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带来挑战。

为破解秸秆禁烧难题,2022年以来,双桥经开区整合力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紧抓PM2.5超标突出问题,致力串联管控端、收运端、利用端“三个端口”,推进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体系建设,全面强化秸秆露天焚烧管控。

双桥经开区生态环境局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负责人覃鹏介绍,该区多措并举构建秆资源化综合利用体系,年消纳秸秆6万余吨。按照“分区管控—网格收运—企业加工利用—农户换肥”流程,划定核心区、重点区、重要区“三区”,组建7人24小时防火队,修建配套设施秸秆初加工厂2座、临时堆放场33个及配套田间池33口,依托本地污泥处置中心及2个养牛场,实现秸秆垫料化、饲料化、基料化“三化”利用,收获有机肥实施“秸秆换肥”计划。

据了解,该体系建设以来,取得了助企降本20余万元、促农增肥200余吨、空气提质增优“三重效益”。2023年,双桥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成功召开,相关信息被生态环境部政务信息系统采纳,也成为重庆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的缩影。

2023年,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今年截至8月优良率98.6%、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长江水质稳定达到Ⅱ类;2023年,优良天数325天、无重污染天,今年截至8月PM2.5浓度31.8ug/m?(同比下降9.9%),优良天数220天(同比增加3天);重点建设用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

智慧园区平台。长寿经开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长寿经开区推进“无废园区”“三化”建设

重庆市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长寿经开区”)是重庆重要的高新技术工业生产区,在推进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全面推行“无废园区”“产业循环化、管理数字化、废物资源化”建设,取得亮眼成绩。

“我们严格执行《重庆市“十四五”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督促重庆钢铁、川维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加大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有效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长寿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助理刘孟子告诉记者,“推广应用环境友好的先进生产设备,使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和溶剂,推动危险废物减量化工艺改造,减少废有机溶剂等危险废物产生。”

2023年,长寿经开区企业实施技改项目115个,备案投资达52亿元。开展全国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通过对16家重点企业的审核评估,探索建立天然气化工行业和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此外,长寿经开区构建了7大产业集群,形成多个循环经济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副产物或废弃物可作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形成“园区大循环、产业中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长寿经开区生态环境局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长寿区生态环境局还建立了三方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监管,坚决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行为。对危险废物运输车辆和处置环节分别安装GPS跟踪和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24小时“无死角”实时监控。

刘孟子介绍,通过智慧园区平台,还实现对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智慧化监管。目前,长寿经开区56家重点企业接入关键点位视频监控405路,水电气计量设施及重点环保参数信号655组,道路视频157个,企业视频1258个。

此外,重庆钢铁集团还投资36亿元,实施“转炉煤气冲入混合煤气”“富余煤气高效利用发电项目”等80个节能环保项目,其中富余煤气高效利用发电项目,新建3台80MW超高温亚临界发电机组,发电效率由以前的28%提升到41%,年发电量可达近40亿kWh,自发电率达到87%以上,每年节约标煤11.8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9万吨。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能源外购,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三丰收”。

工业逐“绿”,绘就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蓝图。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33家、国家级绿色园区12个、绿色供应链17条,绿色园区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73.1%,碳市场累计交易5128万吨,低碳城市试点成效居中西部首位。

重庆钢铁矿渣微粉产线。长寿经开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持续完善美丽重庆建设支撑体系

接下来,重庆将继续以“九治”为抓手,系统推进治污减污改革攻坚。

在“治水”方面,建立污水溢流直排监管治理机制,建立黑臭水体管护长效机制,建立污水处理效能提升激励机制,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

“治气”方面,聚焦快速实现空气质量跨越式提升,建立精准治理机制,迭代升级工业源深度治理体系,完善“车油路”一体化管控体系,完善扬尘污染视频动态精细监管体系,优化生活源污染治理体系。

“治土”方面,健全耕地污染防治机制,健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机制,建立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统筹防治机制。“治废”方面,健全固体废物治理和综合利用机制,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规范综合利用。

“治塑”方面,健全快递包装、商务、农业领域塑料污染治理机制。

“治山”改革攻坚方面,健全矿山生态修复巡查检查机制,加强生产矿山“边开采边修复”监管。

“治岸”方面,健全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机制,完善港口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制度,完善事后监督执法机制。

“治城”方面,制定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完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制度,健全市级部门建筑垃圾产生信息共享和处置协调机制。

“治乡”方面,健全农村黑臭水体闭环治理机制,探索适合巴渝乡村特点的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健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副处长詹忠表示,下一步,重庆将锚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总体要求,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重庆直辖30周年、新中国成立80周年等重要节点,完善支撑美丽重庆建设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着力打造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标志性成果。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